对话市直部门一把手|强力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——访市委副秘书长,市委农办主任,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市乡村振兴局局
“三农”稳,天下安。今年,乡村产业如何振兴?美丽乡村如何建设?队伍如何发展?日前,对于我市“三农”工作,市委副秘书长,市委农办主任,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高言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。
三个提升
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振兴
问: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在农业产业方面,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如何发力?
答:农业农村局将把产业振兴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中心任务,以推动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作为主攻方向,加快农业产业链、价值链、供应链“三链同构”,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,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,为端稳端牢“中国饭碗”贡献更多力量。
提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。坚持稳字当头,稳政策、稳面积、稳产量。坚持“藏粮于技”战略,积极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,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、产量稳定在450万亩、180万吨左右。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强化科技支撑能力、增强科学防灾减灾能力等稳粮增粮政策措施,推进撂荒耕地分类处置、复垦复种,复种耕地1万亩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个。积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,提高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作物入保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抓好“菜篮子”产品供应,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“第一道关口”,开展市级重点农产品检测1500批次,年内肉蛋奶、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18万吨、220万吨以上。
提升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。聚焦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,启动实施新一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。统筹推进苹果产业发展、技术创新、品牌重塑,构建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协调匹配的现代果业发展体系。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,实施优质苗木培育、果园沃土、装备提升、现代化果园建设四大工程,大力推广应用免套袋技术和轻简化栽培、生态果园等模式,着力提升果品品质和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。高标准举办中国·山东国际苹果节,开展烟台特色果业全品类全媒体宣传,利用京东、抖音等官方店铺精准开展苹果赋能展销活动,提升果业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。推进白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,依托益生、仙坛、民和等龙头企业,稳定曾祖代、祖代肉种鸡存栏,扩大父母代肉种鸡存栏,大力推广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养殖技术,着力提升肉鸡精深加工水平,不断巩固提升烟台肉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。年内,全市商品肉鸡出栏量2.5亿只以上,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(肉鸡)3家以上。深入落实保险、担保、贴息等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,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。年内,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450万头左右。加快发展循环农业,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%以上。
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化水平。持续实施“2+6”工程,梯次打造一批十百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业产业强镇等集群化产业园区,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-2个、省乡土产业名品村30个。坚持全域角度统筹谋划,统一包装推介,塑造“好农品 烟台造”整体品牌形象,打造优质“烟台农品”品牌,扩大“烟台农品”全国影响力。围绕特色产业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融合农文旅、贯通产加销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以预制菜为主导,串联起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。实施“一园一区”创建工程,集中打造“烟台预制菜”品牌,建成优质预制菜生产基地5-8个,建设水平领先的预制菜产业示范园(县)3个、示范区(镇)7个,争创“中国预制菜产业名城”。
下一篇:没有了